为海建材获得市工信局工业“碳达峰”扶持项目资助

历时3年建设,深圳市为海建材有限公司先后组建专业技术项目团队,分析项目投入和效益回报,提交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撰写项目研发说明书,开展产品主要技术研究并形成关键技术突破,进行产品技术指标性能测试,申请知识产权,最终实现产品在工程中的应用。

绿色生态透水混凝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经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现场验收、网站公示等流程后,最终获得136万元的工业“碳达峰”扶持项目资助。

▲ 官网公示

项目建设期间,总裁杨根宏作为项目负责人,率领18名专业人员组成项目技术团队,在深圳市为海建材有限公司大鹏分公司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海绵城市”+“无废城市”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开展绿色生态透水混凝土的关键技术研究。

按照项目负责人杨根宏提出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并重的设计方针,成为“绿色原材料、绿色生产、绿色产品”三绿理念的重要落脚点,满足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项目技术团队利用低碳胶凝材料、工业废弃物资源和建筑废弃物材料,在积累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开展绿色生态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采用控制变量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汇总配合比和检测结果并归纳总结各因素的变化规律,合理优化参数支持绿色生态透水混凝土的多场景应用,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绿色生态透水混凝土在工程项目中应用。

▲研究试验

此外,项目团队针对建筑废弃物高效回收、转化成可利用资源处理、就地低耗分拣分类预处理、优化加工、安全处置等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五位一体”建筑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技术,掌握拆除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处理技术方案,为建筑废弃物的广泛综合利用夯实技术基础。

结合建筑废弃物种类繁多、组成多样、单次量大等特点,对再生骨料和强化后的再生骨料的物理性能、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按照天然骨料的试验方法测试了强化后再生骨料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压碎指标等性能参数,分析对比了强化后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之间的物理性能差别,以水灰比、再生骨料取代率、再生微粉掺量、骨料级配等因素为变化参数,通过工业废弃物、再生骨料与透水混凝土的有效结合,设计多种影响因素配合比,配制绿色生态透水混凝土,通过测试产品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透水系数等性能指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比各因素间的关联关系。

采取压缩空气冲刷孔隙、高压水冲刷等方式,去除绿色生态透水混凝土中的堵塞物,从而保证透水混凝土的功效。基于材料学、植物学、生态学、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利用透水性、多孔吸附性及净化水等特性减少暴雨对透水混凝土的影响,提高道路、边坡等应用部位的稳定性。

借鉴吸碱、消碱、封碱和固碱一体化的绿色生态混凝土降碱调控方法,探讨不同降碱技术对绿色生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pH值、相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科学和有效的降碱调控方法,解析pH值条件下产品与不同植物品种的匹配性。

▲ 专家组评审验收

通过项目的建设,广东省绿色生态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2021年8月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深圳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实验室于2020年6月通过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验收,还完成了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开展的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及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的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试点工作。

▲ 项目通过验收证书

模块式砂浆(混凝土)智能服务站被市住房和建设局列为深圳市“十三五”工程建设领域科技重点计划(攻关)项目并通过验收,被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财政局、税务局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编制的《预拌混凝土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6888-2018)、《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9)、《预拌砂浆》(GB/T 25181-2019)等10部标准规范发布或实施,《余泥渣土聚合物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ZL202010600773.9)、《一种拆建及装修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工艺》(ZL201911217537.2)2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一种护坡预制件以及护坡结构》(ZL202021134651.7)等15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水泥浆浓度分析等3项著作权获得登记证书,研发的产品取得《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证书》。

▲ 深圳欢乐海岸生态透水路面

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基础上,深圳市为海建材有限公司将继续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原料采购、配合比设计、产品生产和运输、浇筑和养护、回收处理的全过程,持续开展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升级改造,逐步降低原材料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量,强化以工程项目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思维,开展质量检查、质量分析、质量比对、质量培训等活动,加强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质量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企业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加强产品供货前需求咨询、浇筑中技术交底、养护期指导服务。

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趋势下,通过信息化技术与检测、生产、运输系统的有效衔接,力争拓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提升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力,建立面向原料检测、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重点环节的实时监控、全流程动态调度和智能处置,推动数据驱动的实时在线检测分析与质量控制能力,建立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求的生产过程控制及质量管控体系,形成“互联网+”质量溯源体系,提升产品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促进质量管理升级和产品可靠性“筑基”与“倍增”。

▲大鹏鹏飞路透水混凝土项目

努力优化工艺效率,提高再生骨料品质,降低再生产品应用难度,深化废弃物资源的梯级利用和高值化循环,探索企业的负碳产品技术使用,聚焦高性能、固碳材料、全固废绿色混凝土、生物基材料等重点技术研发,开展功能性、健康性、低碳性的绿色建材产品关键技术攻关。

充分发挥广东省绿色生态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深圳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实验室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优势,实现产品的高质量、低消耗、零排放,通过数字化和绿色化赋能增加品类、提升品质、创新品牌,践行“浇筑精品 铸就辉煌”的为海宣言。